24日,杭州3位为女儿相亲的家长在相亲角谈择偶标准。一位大妈要求男方必须有房,另一位大妈说:“除非真的很优秀,不然女方的后半生怎么过? ”一位大叔直接说:“你老婆都养不起,人品再好有什么用? ”(头条新闻)
实际上,“宁愿坐在宝马上哭,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”的婚姻价值观,早就不算稀奇了。所以,看到这些父母,你就知道,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,年纪轻轻,却不会谈恋爱。他们哪懂什么叫爱?只有父母以“为你好”为名义的洗脑:爱情有什么用,能当饭吃吗?婚姻就是过日子,当然得找个条件好的;男人又老又丑也没关系,只要有钱就行,省得自己去奋斗;女强人绝不能要,不听话不贤惠不服从长辈,活该被剩下。这样的场景,让人觉得科幻,那些捏在手里、打印在纸上的“儿女”,就像一个个虚拟机器人,被父母操控着进行配对组合,如果条件合适,就放进一种叫做“婚姻”的空间里,一对男女就乖乖钻进一个被窝过起日子,而父母在一旁密切监视,指挥他们造出下一代。
如今相亲节目的火爆,也折射出了世俗瞩目的方向,相亲者既然将自己“五花大绑”上了秤,也就顾及不了混乱情况下的“任人宰割”。而相亲则把所有外在指标打分排名,好像带着大家回到中学时代的年级排行榜前,第一名和第一百名似乎相距甚远,直到多年以后在同学会上握手言欢。显而易见的事实是,纵然“门当户对”,八字和生肖也很完美,双方走入婚姻殿堂,如果没有爱情基础,也难保未来的生活不起波折。
去年,印小天被“骗”婚,不就是父母钦点吗?从身高、学历、职业到家境(虽然是编的),都符合了他父母给的标准,乖儿子就这样娶了一个完美儿媳,最终跌进坑里。只顾条件,往往就忽略了个人,条件可以弄虚作假,人品如何还用等到结婚生子玩消失,才恍然大悟吗?那些用条件交易婚姻的人,进入围城前,就已经面目狰狞,婚后一有个风吹草动,就会呲起獠牙——心里没有爱,就不会有尊重,就不会手下留情。
相亲也许可以得到爱情,但拥有爱情的人绝不会去相亲。幸好,活跃在相亲角里的绝大多数人是步入暮年的家长,他们饱经世事,不惧怕外界的评说。这些父母,自以为吃的盐多,总是以过来人的口吻,满脸操心地说,“你将来就懂了。”然后,理直气壮地站在子女身前,吆五喝六,指手划脚,子女就像牵在手里的狗,一举一动都得听主人口令。从大学专业到工作种类、结婚对象、买哪套房、生几个娃、娃怎么养,全都紧紧抓牢。
君不见,现在农村有大量娶不上老婆的光棍汉,因为男多女少的无奈现实,更因为他们不是穷就是有这样那样的缺陷。而各地动辄10万、20万的天价彩礼,也早就让许多“有为青年”望媳妇兴叹了。如果这些事情离你太遥远。那些收视长红的“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”、那些花钱才能看照片的相亲网站,你不会也没看过吧?在那些窈窕淑女和帅哥俊男相互比价时,你难道还假装不知道择偶市场有多“自由竞争”?在这个市场里,没有情投意合,也没有男欢女爱,房子才是浪漫,户口才是春药,门当户对才是真爱无敌。
但是,我们能把锅全都甩给大爷大妈们吗?要知道,这种畸形的计算方式,可不是他们首创的。2013年,中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.77本,而以色列人均阅读图书64本。52.8%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,阅读书籍虽然能提高人的素养,但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啊。说白了,这是社会功利化惹的祸。
如此看来,所谓中国式相亲不过是弥漫在整个社会的“成功学”的缩影。当我们把评判个人价值的标准简化为是否有一官半职,有没有房子票子车子时,那些没有“升职加薪、当上总经理、出任CEO、迎娶白富美”的人自会感受到无法抵挡的自卑和悲凉。归根到底,相亲还是一场盛大的个人营销和阶层买卖,房子、户口这些硬性条件都是摆在桌面上的交易筹码。
一般来说,社会越发达、个人越解放,就越能遵从自己的感情来选择婚姻;社会越落后,个人的束缚越多,婚姻也就受到越多的限制。所以,婚姻虽然不可能不受到金钱、社会地位等的影响,但毕竟现在已经不再是赤贫年代了,何必拿自己的一生幸福做代价,去换一个所谓的阶层?更何况在婚姻关系中,要求门当户对不是原罪,没有爱情基础的门当户对才是问题。步步精心计算,患得患失,往往误了他人也害了自己。
作者:风青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