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对姓名素来重视。古训有云:“赐子千金,不如教子一艺;教子一艺,不如赐子好名”,孔子说:“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”,都说明古人对姓名非常重视。
在古人看来,姓名不只是一个符号,在很大程度上,姓名代表的是父辈的希冀。在中国浓厚的宗族制度中,一个人的姓名代表的更是一个家族的标识,关乎家族的名誉。所以,古人对子女的取名尤为慎重。
取名是诞生礼的重要环节。在我国古代,给孩子取(乳)名都有严格而隆重的仪式。有条件的人家都会请算命先生测孩子的生辰八字,通过五行(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的)旺衰,确定命局喜忌,再确定相应的五行所补用名。孩子的姓名最终是由家族中地位尊贵、有权威的长辈确定的。据《礼记·内则》记载,新生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到厅堂见父亲,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,给他定名,然后家人将婴儿的姓名通告亲戚和朋友周知,并报告地方长官登记入籍。孩子姓名由此确定。
从我国历史习俗的沿革看,姓名还有许多明确区分,比如乳名、本名、字、号、别号、绰号、谥号等。婴儿出生时的姓名由父辈决定,更多地是传承一个家族的意志,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名字终生不变。许多人由于实际需要也会改名,或表达志向,或表明身份,或为了避讳。所以,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姓名看出一个人的情、意、志和素质、品味,还可看出一段历史时期的人文面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