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安族聚居区位于甘肃、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,北临黄河。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,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。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,保安族人口数为20074人。“保安”系本族自称。旧时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,而被称为“保安回”。保安族聚居区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语,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。大多数人兼通汉语,通用汉文。
保安族婚俗简介
保安族人结婚时送亲的人二、三十人不等,一般男多女少。送亲开始时,由新娘家族中年龄较大的一名妇女,左手扶新娘,右手托一盘子,盘里盛着五色粮食(不同品种的粮食──般是麦、豆、玉米、青稞、小米),并掺有花茶。让新娘从自己的房门到大门外,退一步,向后撒一把。五色粮食,以示祝福娘家,把吉祥和幸福留给父母姐妹和兄弟嫂嫂。到了门外,新娘骑马,头上盖面纱,身上披一条红毯子,娶亲的和送亲的前呼后拥,一道去新郎家了。
在新娘家门不远的地方,新郎村里的小伙子们等候着新娘和送亲客人。等新媳妇和送亲客人一到,小伙子们就一轰而上,鞭炮齐鸣,阻挡新娘和送亲的客人。这时要让新娘的哥哥或其他亲属把新娘抱起,从等候地点抱进新郎的大门。抱的远,表示小伙子们占了上风;近,说明送亲的人占了上风。如果小伙子们阻挡不住,让新娘和送亲客人连人带马冲进新郎家门,那就算小伙子们输了。如此争俩一阵后,由新娘的哥哥抱新娘入洞房。这时,双方小伙子拉出好马,选择一块平地,进行赛马。迎亲活动过后,客人入席进餐,唯独新娘缺席,按习惯,新娘是三天不吃男家的饭,而吃娘家送来的饭菜,以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。当晚,全村男女都来闹宴席场。
开始先由年纪小点的小伙子们从主人的大门口高声喊叫:“特郎味!特郎味!”“歪寸热歪寸热!”意思是拿柴草来,一直这样喊着进人院中,待主人拿出柴草来时,小伙子们在院中烧着一堆熊熊大火。院子四周张灯结彩,火堆周围放着木凳,火堆旁烧着铜壶熬花茶。这时小伙子们唱起宴席曲,伴随着轻盈的舞蹈。老年人围坐火堆旁,喝着熬花茶。宴席场一直闹到午夜。快接近尾声,村上的唱把式和小伙子们一道从大门外唱着“讨喜曲”走来。唱完“讨喜曲”,晚会也就结束了。主人拿出红枣、核桃等招待所有来客,整个婚礼才算结束了。
保安族婚俗——订婚
首先,由男方请媒人去征询女方父母的意见,如果女方父母同意结亲,即由男方准备好茯茶一块、“四色”礼1份、衣料1件,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去正式定亲,叫做送“定茶”;接过“定茶”的姑娘,就不准再相亲了。如果女方又将“定茶”送回男家,就说明不愿结亲。认亲后到结婚之前的时间,男方每逢“斋月”、“尔德节”都给女方家送些礼物,一年一度的新粮丰收后,男方也要拿些到女方家去让其尝新。当双方家长认为男女均到结婚年龄了,便由女方家长和媒人商定彩礼的数量后,通知男方按商定的要求逐一办理。
保安族婚俗——彩礼
保安族婚俗保安族婚俗图册送彩礼时,由媒人率领男方的本家弟兄3至4人,带着衣料、粉、胭脂、香皂、手镯、耳坠等送往女家;女家的本家弟兄在门口迎接,设宴席招待男方送礼人。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彩礼的种类不断增多,如手表、自行车、缝纫机、甚至电视机、电冰箱等。女方家在接男方送的彩礼时,不但自己家请来客吃喝,而且女方的亲房户族都要分别请吃,名曰“叫客”;“叫客”越多,越显示了女方的亲房户族多和彼此团结。
保安族婚俗——娶亲
保安族的婚礼是热闹而有风趣的。婚礼大都选在“主麻日”(礼拜五)举行,这天早上,新郎家从家族中选派7至8名男性,其中有一名是新郎的陪客,另派两个年轻妇女作陪姑,一同牵着披红挂绿的马去娶亲。一到新娘家,媒人引着新郎给新娘家族中的长辈一一拜见。新娘村里的小伙子向娶亲人要“奴工木哈钱”(保安语,意为羊肉钱)。娶亲者吃毕后,要给“羊肉钱”,否则便被拉到院子当中,在脸上抹黑,引得满院人大笑。娶亲人离开女方家时,小伙子们还要向媒人要一只羊羔钱,以便当晚吃一顿“手抓”羊肉;媒人故意不出钱或者少出钱,小伙子们嫌少了不答应,有时将媒人的鞋袜脱光,在冰雪地上或泥水里拉着跑,这样折腾半天,直至媒人拿出羊肉钱,小伙子们一声欢呼,这场闹剧才结束。接着是女方家送亲。送亲的人一般是20至30人,男多女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