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古代新郎在接新娘回家门的婚俗
中国从古到今就以礼仪之国闻名,对于结婚这样的大事自然也不含糊,我国古代婚姻讲究六礼,即纳彩,问名,纳吉,纳征,请期,亲迎六个流程,并称六礼。
到了大清朝,民间依然盛行六礼,只是在称呼上发生了一些变化,婚俗也变得有些不一样了,婚礼形式也多样化承袭古俗,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变化,但同时,时代进步使陋俗禁止令到一些婚俗走向了消亡
向新娘进酒时用的席和脯醢,事先陈放在房中,招待新娘时,婆婆进以脯醢,新娘盥手用的洗摆在北堂,面对室的东北角,盛爵解的催放置它的东面,新娘洗手时面向北,新娘用酒回敬公公时,要换一未用过的爵,并亲自向婆婆献上脯醢,公公要去洗爵,打算敬酒时,新娘不敢辞拦,因为那是尊者之间的礼仪,公公下阶去洗爵时,新娘不能跟着下去,但若设置于堂上,则有役使尊者之嫌,因此,可到房中暂时回避,爵洗毕,新娘也不敢向公公拜谢,由于这也是尊者之间的礼节,婆婆招待送婚者中的妇人,或者公公已亡故,婆婆招待媳妇,都不下阶去盥手洗爵,而在北堂之洗进行这些都是向新娘进酒进食的礼节
新娘过门后三个月,才可助夫致祭这是记录新娘得以助祭的时间,假如是庶子所娶的新娘,公婆让家臣向她敬酒,新娘不必回敬,公婆不用酒食招待新娘,新娘也不必向公婆献食物
以上记庶妇的礼节纳采时,男家使者的辞令是尊敬的主人加惠,把妻室赐予某某,某某依据先辈传授的礼节,派我某某的女儿天性愚痴来请求行纳采礼,摈者答复说我家主人哪敢推辞,使者登堂向主人,父母又不能教而使之聪敏,但是您有命在这,某某这些都是纳采之辞,致辞说敢请主人纳采
男家使者问名的辞令是主人某某已敬受贵家长之命,即将占卜婚烟的吉利与否,请问女子的姓氏,女家的摈者答复说您既然有命于我,而我家女子又只是备供挑选的对象之一,某人哪敢推辞,新郎到了新娘的家门口,摈者请问为什么事而来,新郎答复说岳父大人命家父某某,在这黄昏初临的时刻,令某人行婚礼,前来迎妻,我已遵命恭恭敬敬地等到现在,请允许承接先前的承诺,摈者对答说主人某某也一直恭恭敬敬地准备着,等候您的到来,这些是迎亲时新郎与摈者的对答之辞
父亲送别女儿,告诫之辞是切记要恭敬从事,从早到夜,都不能违背你公婆的意愿!母亲给女儿系好小带结好佩巾,告诫说要努力,要谨慎,白天黑夜,都不能违反夫家宫室的规定!庶母送至门内,给她系好盛佩巾用的丝囊,并且重申父母之命,告诫她说恭恭敬敬地听从和尊敬你父母的话,白天黑夜都不要有错误,经常看看这个丝囊,就不会忘却父母的告诫了,这些父母送女时的告诫之辞
新嬝即将登车时,新郎将拉手用的引绳送给她,姆辞谢道新娘还没得到尊府的教诲,还不能接纳你这一礼节,这些都是姆辞谢新郎授引绳的辞令
如果嫡长子的父亲已过世,则命令使者的事由母亲请儿子的叔伯或兄长来办理,如果双亲都已过世,族人之中没有主婚者,嫡长子能够自己命令使者,如果庶兄弟的双亲已经过世,求婚的辞令中凡需要提到父亲名字的地方,都能够改称嫡长子的名字,假如宗子的母弟双亲皆亡,则婚辞中全要改称小宗之子的名字,这些命令使者的规定,
如果新郎由于父母已去世,不能行亲迎之礼,那么应在新娘过门后三个月,再去女家拜见岳父岳母,说某人因父母之故,必须而行外婚姻之礼,请求拜见岳父岳母,岳父答复说前此,某人得以与尊府骤然通婚,其时间短,某人的女儿还没有在尊府祭祀时做清洗器具之事,因此一直没敢去见您,今天有辱您亲临敝府请先进宫室歇息,某人立刻前去见您,新郎说某人与尊府是至亲,不敢有辱于您的走见之命,请最后能赐某人一见,岳父说某人因已与您结为婚姻的原因,不敢固执地推辞,敢不从命?因此,岳父出内门左边,面朝东,将见面礼放置地上,行再拜之礼,然后出门,摈者拿着新郎,站在右边,面向西,新郎进大门站在送来的见面礼
出门,请新郎撤回,新郎以礼相辞,然后答应,接受礼物,又走进大门,岳父行再拜之礼后接收礼物,新郎行再拜之礼相送,出门,新郎又去拜见岳母,岳母关闭西侧的门扉,站在里面,新郎站立门外,面向东,岳母向新郎一拜,新郎答以再拜之礼,岳母又一次拜之,新郎撤出,岳父送新郎到寝门外,请用醴酒敬新郎,于是互相揖让而入,向新郎敬酒用一献之礼,岳母进以佐酒的干肉和肉酱,并放置赠给新郎的礼物,由于外婚姻是变礼,因此礼物中没有币帛,表示区别,新郎出门,岳父送到门外,行再拜之礼,这些是不亲迎者见岳父母的礼节,这些一无例外在古代都要牢牢记住不然就会贻笑大方了